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招标详情

铜陵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人联系人9个

立即查看

可引荐人脉可引荐人脉752人

立即引荐

历史招中标信息历史招中标信息34条

立即监控

经济企业界别: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点击查看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谋划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的建议
近年来,全市按照“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总体思路,做强铜冶炼、做优铜加工、延伸产业链,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141家规上铜产业企业实现产值、营收、利润分别为1782.0、1880.5、35.1亿元,同比增长1.0%、3.7%、0.7%。电解铜、铜材产量120.9、79.7万吨,占**比重8.9%、3.4%;电磁线产量30.9万吨,同比增长32.8%。已形成铜杆、铜箔、铜板带、铜棒线、铜管、铜粉,铜艺术品等7条完整产业链。****点击查看协会专家认为,**是“我国铜材加工领域品种最全、产业链最完整、配套体系最完善的****点击查看基地”。但是确实存在产业链延伸不足的问题,我市产能优势主要集中在上游铜冶炼,中游铜基材料的加工产能虽然较大,但大多是基础材料、半成品,附加值较低,下游铜精深加工、应用于终端产品的零部件产品种类不多、产量较小、技术含量不高。除铜杆、线缆等产业链具备较多企业、较大规模外,铜板带、铜棒、覆铜板、铜箔、铜粉、铜管等产业链只有少数个别企业生产,产业链不够长、不够壮。
下一步,我市将立足本地实际,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印发的《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持续谋划产业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一是进一步提升铜加工材占铜产业比重。在金新铜业达产的前提下,通过招引国内外先进铜加工生产企业以及鼓励现有企业在市内外投资扩产扩能,提升铜加工材在铜产业的占比。二是加大高端铜加工材比重。鼓励已突破“卡脖子”或者实现进口替代的陶瓷基板用无氧铜、5G通讯用极低轮廓铜箔(HLVP)铜箔、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用漆包扁铜线、充电桩专用漆包扁铜线、CPU及GPU芯片散热用无氧铜尽快实现量产。三是招引发展链上企业。支持本地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面向全球扩张,不断面向高端、终端做大做强,同时,以商招商吸引外地优质铜加工及其配套的下游零部件和终端整机产品企业来铜投资建厂,实现我市铜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四是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引导铜产业企业,加大核电、化工、航空航天、海洋、军工、医疗等领域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大力拓展新产品应用领域和市场应用场景。
二、关于“谋划与**产业配套,积极融入**经济圈”的建议
我局近期围绕“新形势下我市铜加工产业如何紧密配套**“新三样”、家电等终端产业”,通过走访调研**、****点击查看协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就如何更好积极融入**经济圈进行研究分析。我市铜加工材为**家电及“三新”产业配套的主要有铜线(电磁线、线束、电线电缆)、铜管、铜板带、铜箔、铜排、铜合金棒、铜粉等9种铜材产品,仅有电磁线、线束、铜板带、铜管等4种铜材的少量产品直接配套**,且间接配套也不够充足;电磁线10.6%直接供应**家电领域、2%直接供应**新能源企业领域,线束27.9%直接供应**家电领域,铜管10%直接供应**家电领域,铜板带5%直接供应**光伏领域。电线线缆、铜排、铜合金棒、铜粉等其他产品与**家电和“三新”产业基本不配套。
下一步,****点击查看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强产业**、产业融合,引导推进产业集群相关产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配套协作。一是加强供需对接。提供定制服务,提升现有产品的配套规模和比例;****点击查看发改委、省工信厅、****点击查看协会等省级相关部门机构支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引导我市相关企业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家电领域企业的供需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二是拓展应用领域。通过支持我市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大与科研院所和国内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产业技术**、新产品研发,努力突破新型、关键材料,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种类、拓展应用领域,全面提升紧密配套****点击查看产业的能力。三是招引重点企业。通过重点引进国内外已为**配套的及其同类同行业涉铜零部件企业、引导本地龙头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不断丰富完善我市铜加工产业业态,实现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加强与**主导产业的配套关系。
三、关于“建立产业人才引育机制,以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形成“项目+团队+人才+成果”叠加效应,努力形成“招引一个团队、落户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链群招引成效。成功招引新材料领域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1个,A类团队4个,B类团队3个,C类团队4个,获省级资金支持7400万元。落实“人才强市10条”政策,连续2年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选派6名科技副总到企业挂职,在省内首创科技服务团,选派22名高校院所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点击查看园区)全覆盖。柔性引进100多位各类科技人才,兑现新材料领域刚性、柔性引才补贴150余万元。成功举办2024中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185个,16个项目获奖,5个项目落地签约。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助推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一持续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落实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在高校、服务在企业”的“双落户”制度,贯通高校和企业人才交流渠道。二是加快高校毕业生集聚。聚焦大学生招引,****点击查看大学生来铜实习实践计划,****点击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企业技能实习实训补贴政策,深化“城市推介+人才招引”模式,****点击查看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三是加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持续优化技能人才梯队,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打造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全年新增技能人才1.2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4000人以上。四是深化拓展校地**。建强用****点击查看研究院、**省铜产业链****点击查看研究院等市校企共**台,****点击查看中心等现有平台运行质效,支持先进超****点击查看研究院建设,打造高能级校地共**台矩阵。五是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落实落细“人才强市10条”,多渠道提升政策知晓度,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优化人才**保障,制定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办法,通过租房补贴等政策,调动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建设运营人才公寓积极性。探索盘活闲置房产**打造高品质人才公寓,发挥工青妇优势,全方位满足青年人才居住、消费、社交等需求。落实人才分级分类精准服务,持续拓展“铜都英才卡”功能,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用心用情解决子女入学、配偶随迁、医疗保健等关键小事。
四、关于“提升创新能力,抢占产业发展风口”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聚焦新材料企业**需求,瞄准锻长板补短板重点环节,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合工大、中南大学、****点击查看研究所、****点击查看大学、****点击查看大学等近30所高校院所产学研**。****点击查看中心、****点击查看研究院、中科大先****点击查看研究院创新“桥头堡”作用,鼓励通过项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式,嫁接优质创新要素**,推动新材料领域企业招引、项目**、成果落地和人才培养。近3年,在铜**综合回收利用、特种电磁线、高性能特种电缆、高精度电子铜箔等重点领域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30余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新材料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3项。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公开竞争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成功开发出耐高温无氧铜带、高性能超薄铜箔、新能源汽车特种电磁线、第四代合金铜带、先进超导材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铜冠铜箔HVLP高频超低轮廓铜箔成功供货海外,安德科铭半导体功能薄膜前驱体材料填补国内空白,**有色热轧板材料和国展电子航天用特种扁平铜电缆分别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装置和国家空间站。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聚力打造世界级铜产业集群。一是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支****点击查看学院联合申****点击查看实验室,鼓励**有色争创国家级稀****点击查看中心;****点击查看集团参与组建先进****点击查看研究院,推动铜产业前沿材料研发;建****点击查看中心、皖江中心、****点击查看研究院、中科大先****点击查看研究院,引导市内高校、企业、研发检测机构实现铜产品检验、实验、检测等研发设备共享。二是推进技术攻关应用。支持**有色、精达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有****点击查看研究院开展铜-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攻关,鼓励金威铜业、铜冠铜箔等骨干企业在高性能无氧铜带、叠加铜箔、复合集流体、铜合金材料、高性能铜粉体材料等领域,重点围绕高纯铜、超级铜、铜合金、铜复合材料等市场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三是加大稀散金属的利用。****点击查看公司**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做好碲、硒、铂、钯、铼等稀有稀散金属应用研究,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在现有省级有****点击查看中心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稀****点击查看中心,全面开拓稀散金属应用场景和应用市场,超前谋划未来衍生产业。四是支持科研成果二次研发。支持**有色、精达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点击查看研究院、中钢马矿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铜基新材料领域研发水平领先的高等院校,加大基础理论和原创性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二次研发。五是拓展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常态化实施“进口替代”型和“企业需求导向”型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行动,吸引科研院所和高校高水平人才团队揭榜攻关、创新创业,不断扩展我市铜加工产业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六是支持先进技术装备推广。支持**有色太赫兹光谱矿石预选系统、低品位难选矿预选抛废技术、选择性碎磨设备等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
感谢你们对我市铜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我市铜产业发展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点击查看
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联 系 人:沈威
联系电话:0562-****点击查看605


202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