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达到农业节本增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按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农农(肥水)〔2025〕6号)、《****点击查看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5年中央财政耕地建设与利用(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轮作试点)资金的通知》(黔财农〔2025〕71号)及《****点击查看财政厅关于印发**省2025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等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农计财发〔2025〕10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绩效目标任务
围绕施肥“三新”技术,在水稻、高粱上打造10个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其中: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技术示范面积3万亩(核心示范面积0.3万亩),即10个千亩方面积1万亩(建设核心示范0.1万亩),2个万亩片2万亩(建设核心示范0.2万亩);形成“三新”技术模式1套以上;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水稻、高粱单产水平稳中有升;项目区主体满意度90%以上。
二、项目实施内容
(一)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10个。
1.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1。实施规模1000亩以上,示范区1000亩设在德卧镇毛杉树村,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微量元素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2kg/亩。对核心区实施主体400亩进行物化补助,补助环节为每亩补助配方肥34公斤、硫酸钾镁肥10公斤。对非核心区600亩物化补助硫酸钾镁肥,每亩补助10公斤。
2.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2。实施规模1000亩以上,示范区1000亩设在龙广镇纳桃村、小场坝村,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微量元素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2kg/亩。对核心区实施主体100亩进行物化补助,补助环节为每亩补助配方肥34公斤、硫酸钾镁肥10公斤。对非核心区900亩物化补助硫酸钾镁肥,每亩补助10公斤。
3.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3。实施规模1000亩以上,示范区1000亩设在栖凤街道者跃村、响乐村、安**,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微量元素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2kg/亩。对核心区对实施主体200亩进行物化补助,补助环节为每亩补助配方肥34公斤、硫酸钾镁肥10公斤。对非核心区800亩物化补助硫酸钾镁肥,每亩补助10公斤。
4.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4。实施规模1000亩以上,示范区1000亩设在普坪镇香车河村、龙新村,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微量元素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2kg/亩。对核心区实施主体200亩进行物化补助,补助环节为每亩补助配方肥34公斤、硫酸钾镁肥10公斤。对非核心区800亩物化补助硫酸钾镁肥,每亩补助10公斤。
5.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5。实施规模1000亩,示范区1000亩设在**镇纳赖村、柿花坪村、纳利村,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微量元素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2kg/亩。对核心区实施主体100亩进行物化补助,补助环节为每亩补助配方肥34公斤、硫酸钾镁肥10公斤。对非核心区900亩物化补助硫酸钾镁肥,每亩补助10公斤。
6.高粱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6。实施规模1000亩,示范区1000亩设在栖凤街道办响乐村,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叶面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5kg/亩,每亩补助390克水溶肥对实施主体1000亩进行社会化服务无人机喷施叶面肥。
7.高粱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7。实施规模1000亩,示范区1000亩设在钱相街道**村、沈洪村,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叶面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5kg/亩,每亩补助390克水溶肥,对实施主体1000亩进行社会化服务无人机喷施叶面肥。
8.高粱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8。实施规模1000亩,示范区1000亩设在笃山镇**村,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叶面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5kg/亩,每亩补助390克水溶肥,对实施主体1000亩进行社会化服务无人机喷施叶面肥。
9.高粱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9。实施规模1000亩,示范区1000亩设在笃山镇拉坡村,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叶面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5kg/亩,每亩补助390克水溶肥对实施主体1000亩进行社会化服务无人机喷施叶面肥。
10.高粱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千亩方10。实施规模1000亩,示范点设在春潭街道阿兴村、平寨村,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叶面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5kg/亩,每亩补助390克水溶肥,对实施主体1000亩进行社会化服务无人机喷施叶面肥。
(二)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万亩片2个
1.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万亩片1。实施规模10000亩,示范区10000亩设在招堤街道海庄村、顶庙村、渔浪村、联合村、**村、索汪村、打江村等,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微量元素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2kg/亩。对核心区实施主体1000亩进行物化补助,补助环节为每亩补助配方肥34公斤、硫酸钾镁肥10公斤,对非核心区9000亩物化补助硫酸钾镁肥,每亩补助10公斤。
2.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万亩片2。实施规模10000亩,示范区10000亩设在春潭街道当朝村、阳方村、安比村、阿兴村、板磨村、**村等,实施主体为当地村农户、**社、企业,重点推广“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增施钾肥+补施微量元素肥”技术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最高限额标准12kg/亩。对核心区实施主体1000亩进行物化补助,补助环节为每亩补助配方肥34公斤、硫酸钾镁肥10公斤,对非核心区9000亩物化补助硫酸钾镁肥,每亩补助10公斤。
(三)化肥减量增效“三新”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
通过千亩方万亩片示范、技术培训、技术宣传、采用“氮肥定额+配方肥(有机无机)+增施钾肥+补施叶面肥+补施微量元素肥”技术模式、多元代替减少部分化肥投入等方式辐射带动水稻、高粱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集成技术推广15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区域包括招堤街道(1.9万亩)、春潭街道(2.4万亩)、钱相街道(0.95万亩)、栖凤街道(1.3万亩)、普坪镇(1.2万亩)、洒雨镇(0.95万亩)、**镇(1.55万亩)、笃山镇(0.45万亩)、龙广镇(1.7万亩)、德卧镇(1.6万亩)、新桥镇(1.7万亩)。同时,探索整村整乡推广“三新”集成模式,实现辐射带动区域内水稻、高粱生产区化肥减量增效,农户科学施肥观念有所提高。项目示范落实表见附件1。
1.技术培训。以集中或田间现场方式,组织乡镇技术人员、水稻、高粱规模种植主体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专题培训2期次,培训200人次以上。
2.技术宣传。通过镇(街道)、村、组微信群发放施肥建议卡及培训会发放资料、宣传品、在示范区在村务宣传栏设置科学施肥宣传等方式,实现15万亩辐射带动区水稻、高粱种植主体测土配方施肥和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技术信息精准推送。
3.多元替代减少部分化肥投入。鼓励农户种植绿肥还田、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施用新型肥料,减少部分化肥投入。
三、项目安排
项目建设期限:2025年5月—2025年11月。
2025年4—5月:规划落实项目实施地点,宣传发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高粱种肥同播等。
2025年5—6月:办理项目补贴农用物资采购和发放工作,技术培训,水稻施肥及移栽。
2025年6—7月:水稻、高粱追肥、开展社会化服务无人机喷施叶面肥等田间管理。****点击查看示范区展示牌。搞好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
2025年7—8月:增补施水稻、高粱钾肥(穗肥)),开展社会化服务无人机喷施叶面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田间管理。
2025年9—10月:示范区水稻、高粱测产验收;
2025年10—11月: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完成项目总结、技术总结、绩效评价报告,装订成册归档,申请项目验收。
四、投资概算
按照黔财农〔2025〕71号和安财农(96号)资金文件,下达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县项目资金150万元。资金使用计划:一是采购配方肥(有机无机掺混肥料),预算资金41.82万元,用于水稻核心示范点0.3万亩;二是采购钾肥,预算资金82.5万元,用于水稻核心区示范点0.3万亩和非核心示范点2.2万亩;三是采购社会化服务无人机施肥(含水溶肥),预算资金17.5万元,用于高粱示范点0.5万亩;四是技术培训宣传6万元,用于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三新”技术培训资料及宣传牌和用品;五是用于信息发布2.18万元,发放明白卡35000份以上。项目资金概算表见附件2。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点击查看农业农村局局长为组长,土肥股、粮油股、植保股、种业股、科教股等部门及涉及镇(街****点击查看服务中心负责同志为成员的2025年**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点击查看领导小组(****点击查看领导小组),负责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及任务,负责对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同时对项目实施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将项目建设内容落实到位,责任到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技术服务指导。****点击查看农业农村局土肥、粮油、植保、土肥、种子、科教等部门及涉项镇(街道)农业技术干部为成****点击查看小组,由韦应红同志负责编制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点击查看小组负责组织项目实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建立项目档案,搜集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资料,编写项目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同时邀请省州专家组建技术专家组,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详见附件3)。
(三)资金监管
****点击查看财政厅****点击查看农业农村厅《**省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黔财农〔2024〕4号)文件要求管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在确保财政资**全情况下,加快预算执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确保资**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四)项目管理强化监督指导
对补助应用的物化产品实行公开招标,并进行跟踪质量抽检,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对示范区设立区域、示范推广的物化产品及其补助标准等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1.加强技术培训。切实加大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技术的培训力度,加强农科教企结合,合力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等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通过现场示范、现场观摩等直观方式,让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到、学得会。
2.加强跟踪调度。结合项目实施管理,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农业农村部门将不定期到各镇(办)推进化肥减量化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度,及时掌握化肥减量增效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进度推进等情况。
3.强化档案收集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创建方案、协议、总结等文档和照片资料,装订成册、归档立案;及时将项目实施进展、效果、总结等报上级业务部门;项目完成后及时申请验收。
(五)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奠定基础。
附件:1.项目示范落实表
2.项目资金概算表
3.2025年**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项目****点击查看小组及技术专家组
4.2025年**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项目物资发放清册(模板)